
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揭秘医生评审政策:如何提升医疗质量?
时间:2025-04-11 17:09:55
医院走廊的白炽灯24小时亮着,值班医生刚处理完急诊患者,打开手机备忘录记录今天参与的三级查房。这份工作日志将成为他晋升副主任医师的评审材料之一——这是2023年新版医生职称评审政策带来的显著改变。当医疗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关乎560万医务人员职业命运的评审体系,正在发生刀刃向内的深刻变革。
评审标准从"数论文"转向"看病历"
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张主任的办公桌上,摞着二十份主治医师提交的"临床病案代表作"。按照新规,申报副高职称须提交5份疑难病例诊疗全记录,这份要求让习惯在手术间隙写论文的医生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轨迹。"以前评审看的是论文影响因子,现在要考察真实诊疗思维。"张主任翻动着装订成册的病历,里面详细记载着患者从入院体征到用药调整的完整决策链,甚至包括与家属沟通的细节记录。这种改变倒逼医生回归临床本质,某省级卫健委数据显示,实施代表作评审制度后,临床误诊率同比下降12%。
定期考核织就终身学习密网
在浙南某县级医院,麻醉科林医生每月要完成4学时的线上课程。国家建立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将医生学习行为量化为可追溯的学分档案。这个覆盖34个临床专科、286个亚专科的课程体系,通过人脸识别和在线答题确保学习质量。更精妙的设计在于"分层施教"原则——主治医师重点强化急危重症处理能力,主任医师则侧重医疗质量管理课程。北京市属医院调研显示,接受系统继续教育的医生,其主刀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9.6%。
职称制度架起能力进阶云梯
深圳某区试点实施的"分层评审"机制正在打破职称天花板。在传统体系里停滞十年的急诊科王医生,今年通过"急救医学专业能力认证"获得了与副主任医师同等的处方权限。这种将职称与聘期分离的"双轨制"改革,让扎根临床的医生不必困守论文指标。广东省卫生人才评价中心开发的"临床能力数字画像"系统,通过抓取门诊量、手术难度系数等18项数据,为医生生成个性化发展建议图,已有37%的参评医生据此调整专业发展方向。
智能系统重塑评审生态链
长三角某市卫健委评审库里,申报人的手术视频正被AI系统逐帧分析。这套智能评审系统能识别术野暴露、器械操作等136项技术指标,结合百万台手术数据库生成评估报告。当算法开始量化评价清创缝合的间距精度,传统评审中模糊的"临床经验"概念有了可衡量的新标尺。更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医生的每次会诊、每台手术都生成不可篡改的电子存证,构成动态更新的职业能力账本。
诊室墙上的电子钟跳动着救死扶伤的每分每秒,评审政策的改革正如无影灯,持续照亮医疗人才发展的深层肌理。当病案质量取代论文数量成为硬通货,当学习轨迹转化为能力坐标,这套覆盖医生职业全周期的评价体系,正在重塑医疗质量的生命线。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患者推开任意一家医院的大门时,都能获得同等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恰是医生评审制度改革最深层的价值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