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警惕!儿童退烧药使用禁忌揭秘
时间:2025-03-31 16:16:25
小孩发烧是每个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发烧而痛苦,家长们往往会心急如焚,希望能够尽快帮孩子降温。然而,退烧药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简单,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几种常见的退烧药,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危害。
我们得了解为什么孩子会发烧。发烧其实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入侵时,体温会上升,以此来抑制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因此,发烧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是身体在努力对抗疾病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孩子的体温过高,超过38.5°C时,就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其降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退烧药及其可能的危害。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也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它的确可以有效地降低孩子的体温,但是如果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尤其是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给2岁以下的孩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布洛芬
布洛芬也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和消炎药,它的退热效果很好,但是同样存在风险。如果过量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问题。而且,布洛芬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有些孩子可能对其过敏,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成人中使用广泛,但是在儿童中却是一个“禁药”。为什么呢?因为阿司匹林与一种叫做雷耶综合症的疾病有关,这种病会导致孩子的肝脏和大脑受损,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无论孩子多大,都不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烧药。
中药退烧药
中药退烧药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家长认为它们是天然无害的。但实际上,一些中药成分也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金银花、连翘等虽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腹泻、皮疹等问题。因此,即使是中药退烧药,也不能随意给孩子服用。
面对孩子的高烧,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观察体温:首先要确定孩子的体温是否真的超过了38.5°C。如果只是低烧(37.5°C - 38°C),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浴、保持室内通风等。
多喝水:让孩子多喝水,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同时也可以防止脱水。
适当休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有助于身体恢复。
遵医嘱用药:如果需要使用退烧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决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我们要明白一点,退烧药只是暂时缓解孩子的不适感,并不能治愈疾病本身。如果孩子的发烧持续不退,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咳嗽、呕吐等),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找出发烧的真正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孩子发烧时,家长们要保持冷静,正确使用退烧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确保孩子的健康安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