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冬季高发!儿童中耳炎如何预防?
时间:2025-01-16 11:32:46
每年冬季,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都会显著上升。这个季节,孩子们更容易感冒,而咽鼓管功能又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感冒后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急性中耳炎。此外,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也会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从而增加患病风险。最近的研究数据显示,大约80%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急性中耳炎,其中以6个月到4岁的婴幼儿最为高发。这不仅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也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一旦有孩子患病,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家长在这个季节要特别关注孩子耳朵的健康,警惕急性中耳炎的发生。
二、病因与症状表现
1. 病因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病毒感染则通常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中耳,其中之一是咽鼓管途径。当儿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此外,腺样体肥大也会阻塞咽鼓管,导致中耳积液,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2. 症状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得较为典型,但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发热、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具体来说,婴幼儿常表现为抓耳、哭闹、拒奶、发热;年长儿能自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但程度上有所不同。如果出现高热和重度耳痛,往往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三、医学诊断与治疗对策
1. 医学诊断
要确诊儿童是否患上急性中耳炎,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以下典型症状:严重耳痛,尤其是夜间更为明显;听力下降;耳朵流出分泌物;发热;以及幼儿的抓耳行为等。然而,这些症状并非绝对,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因此,及时带孩子看医生,接受专业的医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医生通常会采用耳镜检查和听力测试等手段来确诊。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或鼓室图来进一步确定病情。只有确诊后,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治疗对策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抗生素治疗,这是对付细菌感染的必要措施。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如果患儿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其他类别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其次是止痛处理,局部可用酚甘油滴耳,全身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考虑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肿胀。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鼓膜切开术以引流积液,特别是当积液严重影响听力或引起其他并发症时。在任何情况下,家长都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也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恶化趋势立即复诊。
四、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
1. 家庭护理
在家里照顾患有急性中耳炎的孩子时,舒适度和清洁度至关重要。首先,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鼓励多喝水,这有助于缓解喉咙干燥及促进体内排毒。其次,适当抬高床头可以帮助减轻耳朵的不适感。对于疼痛管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量的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务必遵守剂量说明以避免过量。如果孩子抱怨耳痛剧烈,可以用温暖的毛巾轻轻敷在患侧头部,但注意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保持耳部干燥非常重要,洗澡后应仔细擦干耳朵周围的水分,避免潮湿环境促进细菌生长。另外,定期清洁孩子的外耳道,但切勿让任何物体深入耳道内部,以防损伤鼓膜造成更大伤害。最后,监测体温变化并适时采取降温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总之,通过细心照料和合理护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恢复健康。
2. 预防措施
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需要从增强机体免疫力开始。首先,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至关重要。这不仅能提升身体整体的抵抗力,还能促进健康成长。其次,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更要彻底清洗双手,以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避免让孩子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感染风险。定期接种疫苗同样关键,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可以有效降低特定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几率。最后,在寒冷季节里注意保暖,特别是对头部和耳朵部位的防护工作要做好,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这些敏感区域引发疾病。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孩子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五、潜在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1. 潜在并发症
儿童急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鼓膜穿孔,这会导致耳朵持续流脓,增加感染风险。此外,中耳内的炎症和积液如果压迫邻近组织,还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耳聋。更严重的是,炎症有可能扩散到骨骼,引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者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官,如脑膜炎和脑脓肿,这些情况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耳部不适都不应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
2. 注意事项
在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即使症状似乎已经消失也不能擅自停止用药。这是因为残留的细菌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抗药性。其次,在治疗期间和之后一段时间内,保持孩子的耳部干燥非常重要。洗澡或游泳时尽量戴上耳塞或浴帽以防水分进入中耳。最后,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