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论文发表中应极力避免的几种行为
时间:2024-08-20 10:41:30
在论文投稿与发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必须严格避免的行为,以下是我搜集并整理的关于论文发表中应极力避免的行为,希望广大研究生和年轻学者们能够予以高度重视。
一、同时投多个刊物,广种博收
由于审稿需要时间,部分作者可能会心急,希望今天投稿明天就能收到回音。于是,有些“聪明”的作者会将同一篇论文同时投往多个刊物,看哪个刊物先接受就选择在哪个刊物上发表,甚至在选择时还会优先考虑影响因子高的刊物。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它严重浪费了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精力,对学术界造成了不尊重,同时也损害了自己和研究组的学术声誉。作为导师,应严厉禁止此类行为,研究生们也应自觉遵守,维护学术界的良好秩序。
二、让外国审稿专家帮助改英文
由于英语非我们的母语,部分研究生在撰写英文论文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于是,有些研究生会利用国际专家审稿认真的特点,在论文还需要大量修改的时候就匆匆投稿,甚至同时投多个刊物,以期得到审稿专家的修改建议。然而,这种行为同样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也不符合学术道德。我们可以寻求国际同行的帮助,但绝不能以投稿的方式让审稿专家为我们修改论文。
三、忽视审稿意见,直接投其他刊物
当论文被一个刊物拒绝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阅读专家的审稿意见,按照意见仔细修改后,再考虑投往其他合适的刊物。然而,有些作者却会忽视审稿意见,一字不改就直接投往其他刊物,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论文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和审稿意见,甚至可能会再次送到曾经审阅过该论文的专家手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审稿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后再进行投稿。
四、稿件未完善,匆匆投稿
由于各种压力,如学生急于发文章拿学位、研究人员急于课题交差、年度考核、职称晋升等,部分作者可能会在论文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就匆匆投稿。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编辑部和审稿专家的精力,也将自己的学术声誉置于不顾。因此,我们应该在投稿前认真检查论文的每一个细节,确保论文的质量符合发表要求。
五、瞧不起国内文献,故意不引用中文文章
有些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可能会故意不引用中文文章或国内同行的文章,这种行为同样是不尊重前人的工作,有违科研人员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我们应该在撰写论文时认真查阅国内相关领域的进展,尊重并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维护学术界的良好风气和自己的学术声誉。
总之,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读者和审稿人。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角色,尊重读者、编辑、审稿人以及自己和自己的实验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学术声誉的重要性,它是积累起来的而不是吹嘘或树立起来的。一旦论文发表,它将永远流传下去。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并珍惜自己和自己所在研究集体的学术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