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书香中国·油墨味道浸润山乡

时间:2023-04-24 09:03:49

让阅读抵达更广阔人群,基层的乡村图书室发挥着独特作用。在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70岁的村民王治伦20年坚持自办乡村图书室,免费为村民提供阅读空间。

王治伦的祖辈就很爱读书,代代相传,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书籍。从小耳濡目染,王治伦不仅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心中有一个建乡村图书馆的梦想。

  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村民 王治伦:那个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周边的人多学点知识,少去打点牌。

  在20多年前,王治伦建乡村图书室的想法不仅十分超前,而且还面临资金不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直到2000年,王治伦的堂兄返乡探亲,拿出一万多元作为启动资金,图书室建设才得以启动。但随着筹建工作推进,王治伦发现所需的资金超出自己的预算。为了解决资金缺口,王治伦不仅向亲朋好友借钱,还将自己的老宅抵押给银行贷款。

  王治伦的妻子 赵依秀:本来我们就不宽裕,大儿子15岁到广东打工,好不容易家庭经济好一点,一下子又背这么多债,又是免费让大家来看书不赚钱,当时我心里很不理解。

家人虽然不理解,但依然支持王治伦完成多年的夙愿。妻子赵依秀买来小鸡、小鸭,又养了好几头猪,和王治伦一起偿还债务。2002年3月13日,60多平方米的守一图书室正式向村民开放。刚开始除了村里的孩子,几乎没有大人上门。后来,有村民从图书室的农技书中学到种植技术,带来了收入,图书室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村民 王典:我从小就在“守一图书室”看书学习,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为了给村民提供更多实用的图书,20多年来,王治伦和家人省吃俭用,存钱订阅书籍报刊,积攒起科技、文学、法律、医疗等各类书籍上万册,还有许多知识剪报供大家翻阅。

 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村民 王治伦:我最开心的是什么?我们这一湾(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学生,现在陆陆续续培养了很多大学生。他就是礼拜天回来,到我这里来找资料,来看书、做作业。

  王治伦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大儿子已经答应接班,守一图书室将会继续向村民开放,让更多人继续享用这方小小的书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