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8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227/R
邮发代号: 80-62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4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8157
- 国内刊号:11-522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本刊立足于药物应用与监测,关注药品研究热点、反馈临床用药信息,为广大医、药、护工作者创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品的应用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杂志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药物临床、用药监测、基础研究、医药时讯、新药快递、经验交流、简报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报道及分析、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药品质量评价、药学信息技术方法等。《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的前身是《药物与临床》杂志,一直以来,它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详尽的药学专业信息,成为医务人员经验交流的园地。在各级领导和医药同仁的关心和支持下,《药物与临床》杂志凝聚了几代药学人员的心血,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和声誉的药学专业学术期刊。2003年12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药物与临床》更名为《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成为国家正式出版刊物,填补了国内目前出版的各类药学期刊中尚无药物应用与监测类杂志的空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将继续面向广大临床医、药、护工作人员,及时沟通药与医之间的联系,全面追踪当前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报道药物应用新进展,为临床医师及时提供药学信息,在医生与药师之间架起一座相互学习的虹桥,以期提高医院药品使用的合理化水平,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药物监测的重要性,并为医疗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方案。为学贵在精深。我们坚信,通过作者、读者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将从襁褓迈向成熟,真正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来稿应是未发表过的文章,要求主题明确、内容真实、层次清楚,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以药物的临床研究、应用与监测为主题。全文一般不超过 5000字。
1 文题 要求简明、确切,能够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宜超过 20字,尽量不用代号。
2 作者及其单位 作者应主要限于参加论文写作、实验数据采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者。若署名有变动,应有单位证明信。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全大写)在前,名(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在后,如:李若彤(LIRuo-tong),韩华(HAN Hua)。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习惯。两人以上合写的文章应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作者为多单位者,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用“1,2. . . . . .”标注,作者单位在作者后用圆括号括上,不同单位间用“;”隔开;作者单位应写全名并具体到科室,并附省、市名及邮政编码(英文摘要中加 China,不用附省名)。
3 摘要 文稿的摘要应按“目的(研究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 结果(主要的研究数据)”、 结论(论文的创新之处,结果的应用情况)”的格式书写,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之下,其间空一行,也应明确列出 Objec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Conclusion(结论)等。“药学进展”、“临床药师园地”、 案例分析”栏目的文章可不按四要素结构式书写。中、英文摘要内容应保持一致。
4 关键词 应为能够反映文稿特征内容、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一般为 3 ~ 8 个。中英文关键词内容及排列顺序应保持一致。
5 正文
5.1 引言 应简明阐述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论依据、研究思路等,一般不超过 300 字。未经认真检索切忌用“国内外未曾报道”,也不可自我评价“奠定……基础”等。
5.2 研究用品 药品、试剂、动植物等应注明来源及规格,主要仪器应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家。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用批准的药名。药名较长时,可用缩写,但首次出现时应标出全名。药品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注明药品生产厂家和批号。
5.3 方法 文献已有成熟的方法,一般可引文献。对有新改进的方法请注明改进处,并请详述。
5.4 标题 文内标题层次划分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的数字加小圆点相隔,最多不超过三层,最后数字后面不加标点,空一字距书写标题文字,各级标题后不加标点。
5.5 药学名词 文中所用药学名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词》、 化学名词》为准,缩写语在首次出现时应注明英文全称及中文。
5.6 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具体参阅《量和单位》 中国标准出版社)。如: M硫酸为 1 mol · L-1硫酸, · min-1不用 rpm,(吸光度)不用 OD(光密度)。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质量),(时间),(体积)。图、表中的量和单位应量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以加一斜线的
方式表示,如:t/min。 文中涉及单位尽量不用斜线表示,如“mg/d”建议用“mg· d-1”, mg/kg/d”建议用“mg·kg-1 ·d-1”。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值中的 %,‰或 10n,10-n均应同时写出,如 1.2% ~ 2.5%(不能写成 1.2 ~ 2.5%), 3.0 ~ 4.0)×109 · L-1不能写成 3.0 ~ 4.0×109 ·L-1;2×2×2 cm应为 2 cm×2 cm×2 cm。
5.7 数字 量词、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星期几、夏历和中国清代前历史纪年、不定量词均用汉字,如星期一,丙寅年十月五日等。数字增加可用倍数表示,减少只用分数或 % 表示,如增加 1 倍,减少四分之一或减少 25%。年应写全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 1991 – 1998年”不能写成“1991 ~ 98年”。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 4位数,应从小数点
起向左或右每 3位空 1/4格,如 2345.3216应为 2 345.321 6。
5.8 有效数字 数的修约采用以下口诀:4 舍 6 入 5 看右,5 右有数便进 1(如 3.7502 → 3.8),5 右为 0 看左方,左为奇数要进 1(3.7500→ 3.8),左为偶数(包括 0)全舍去(3.6500→ 3.6,3.0500→ 3.0)。
5.9 表和图 凡用文字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图表。如用图表,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图表力求精简,设计合理,每一个图(表)均应有中英文图(表)题、图(表)注等。图表都应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号,只有 1 个时,仍用“图 1”或“表 1”表示。表的结构应简明,尽量采用三线表,两端开口。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数字最好对齐。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 –”代表未发现, 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表内数据应认真核对,确保无误。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 3 ~ 5 年主要的公开文献为宜,并逐条核对,确保无误。按其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并在其出现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作者 3人以下请列全,3人以上作者,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 中文)或“et al” 英文)。外文题名仅首词第一字母或专有名词大写,其余均小写。
参考文献格式以下列为准:
[期刊 ] 作者 .题名 [J].刊名,年,卷(期):起页 -止页 .
例:郭代红,陈超,马亮,等 .2009 – 2013 年军队医院 67 826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5):300-304.
[专著 ] 作者 .书名 [M].卷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页 -止页 . 或作者(主编或章节作者). 题名 [M]//主编者 .书名 . 卷 . 版次 . 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页 -止页 .
例:奚念朱,顾学裘 . 药剂学 [M]. 2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64-165.
[国际、国家标准 ]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
例: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发文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总被引频次
-
老年人慎用激素类药物
......
作者: 刊期: 2004- 04
-
难治性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棘球白素类、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出现重新激发了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难治性真菌感染的兴趣.除了隐球菌感染外,目前不推荐联合治疗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对于多重耐药、难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联合性抗真菌治疗可能是一种选择.......
作者:李爱民;王睿;刘又宁 刊期: 2008- 01
-
整包装自动发药机应用于门诊药房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自动化系统的启用对我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带来的影响.方法:结合整包装自动发药机的工作流程及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对现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自动化设备对医院药房的影响需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并提出适合我院门诊药房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作者:魏宇宁;侯永春;郭代红;刘皈阳;廖思华 刊期: 2008- 05
-
我市2015–2017年601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市2015–2017年度60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1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54:1,平均年龄(4.90±2.99)岁,4~7岁患儿ADR发生率高(40.77%);静脉滴注给药ADR发生率高(84.19%);给药剂型以注射剂(63.06%)和粉针剂(24.62%)为主......
作者:黄婷 刊期: 2018- 06
-
如何正确处理无交互作用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怎样在药物应用与监测研究中正确运用统计学(四)
当试验中涉及到两个因素,由于试验安排上存在某些不足(通常是因素各水平组合条件下未做重复试验)或因素之间的特殊关系(通常为嵌套关系),导致无法考察两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类定量资料可称为无法考察交互作用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1].......
作者:胡良平;郭晋 刊期: 2008- 04
-
我国天然药物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在创新药物研究方面取得的有影响的重要成果主要来自于天然药物的研究,我国天然药物的研究有很好的基础,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今后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1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角度考虑进行研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产物样品库,强调知识产权保护;2加强单一活性成分的研究;3有效利用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4加强天然药物的生物学研究.......
作者:刘屏;陈凯先 刊期: 2007- 03
-
砷剂和甲基化
长期以来,砷剂一直被视为致癌物,但其致癌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有关理论包括:诱导染色体断裂[1]、氧化应激、影响DNA修复、改变DNA甲基化模式等.近几年国内学者应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明显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此引发了砷剂治疗作用的研究.砷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致癌作用无不涉及甲基化,现就砷剂及甲基化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窦立萍;于力;楼方定 刊期: 2003- 03
-
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一例中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侵袭,陸肺曲霉菌病、皮肌炎、下肢静脉血栓史.囚咳嗽咳痰,偶有痰申带血,间断发热入院.入院后,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复发,痰培养见奴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根据相关指南与药敏结果选择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了肝酶升高、皮下出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密切监测,及时建议调整药物,并分析出血原因可能是伏立康唑、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华法林相互作用导致,......
作者:岳慧杰;宋小骏;倪江洪 刊期: 2012- 04
-
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条件和生长期黄芩苷的含量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作者:马凤彩;胡景华;古今 刊期: 2002- 06
-
伊立替康相关腹泻及粒细胞缺乏致死亡
1例62岁结肠癌男性患者,接受伊立替康80mg静脉滴注d1、d8化疗。化疗后反复腹泻11d,化疗第13天腹泻加重伴发热,急诊入院。查血常规示:WBC0.34×109·L-1,NEUT5.94%,L85.34%,RBC3.84×1012·L-1,Hb114.0g·L-1,PLT33×109·L-1。BUN13.71mmol·L-1,Scr291μmol·L-1。给予头孢匹罗抗感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
作者:曹凯;司继刚;孙敏 刊期: 2014- 01
动态资讯More >
- 1 马斯平致精神异常1例
- 2 中药房1998~1999年度中成药用药情况分析
- 3 我院住院病人65 535例次中药制剂应用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4 我院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5 对乙酰氨基酚:一个必须紧急加强管理的药物
- 6 万古霉素相关肾毒性的主动监测研究
- 7 白介素-Ⅱ治疗肝癌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 8 五氟尿嘧啶、阿霉素动脉介导联合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 9 魔芋粉及魔芋葡甘露聚糖的粘度和密度测定
- 10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头孢类抗菌素用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11 RP-HPLC法考察枯芩与子芩不同部位中黄芩苷含量和不同炮制方法的影响
- 12 38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 13 苦碟子注射液引起全身抽搐、血压升高1例
- 14 我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数据统计分析
- 15 孟鲁司特致药物性肝炎
- 16 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
- 17 防治SARS常用的免疫增强剂
- 18 我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 19 品管圈在降低我院门诊药房药品过期损耗中的应用
- 20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